近日,历经两年时间精心打造的西气东输四线吐鲁番—哈密段已经顺利完工,领先甘肃和宁夏段率先投入运行。来自中亚以及中国新疆塔里木油田的清洁天然气,在吐鲁番联络压力提升站内汇聚,经过高压处理之后,犹如滔滔江水,单峰翻滚着向东方而去。
西气东输四线乃国家“十四五”石油天然气发展规划中的重点工程之一。吐鲁番—中卫段作为该线路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管道总长度长达1745公里,起点位于吐鲁番联络站,途经哈密,终点定格在中卫联络站,横跨新疆、甘肃、宁夏3省区共计17个县市。
西气东输四线吐鲁番—哈密段工程全长583公里,沿线共设立了4座联合站场,配置了18座线路截断阀室,以及12处大型河流穿越、15处铁路穿越和二级以上公路穿越。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123.7公里的管道需穿越“百里风区”,为了抢在沙尘暴来袭之前完成这一区域的管线焊接和下沟任务,施工团队采取了分段回填的策略,从而大大提高了工程进度。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管理分公司新疆西北项目管理中心负责人任涛表示,在西气东输四线的建设过程中,首次大规模采用了18米加长长的输管道工艺技术,不仅有效降低了焊接接口的数量,而且大幅度提升了施工效率。
通常情况下,长输管道的长度为12米,但通过采用加长管道的方式,全线预计能够减少超过5000个焊接接口,使得管道的环焊缝数量减少了大约三分之一。此外,双连管工艺技术则是在预制现场对两根管道进行组装焊接,然后直接运送到施工标段,以确保焊接质量和提高施工效率。
按照“智慧管道”的建设标准,西气东输四线需要建立可追溯的记录体系,即每根管道从生产制造到运输环节,再到施工焊接阶段,都必须扫描二维码,所有相关信息都会被完整地记录在上面。特别是对于管道建设工程中最关键的焊接施工部分,涉及到热焊、根焊等多个环节,实施焊接作业时,电流、电压等20多项参数以及操作人员的信息,也会被永久性地记载在二维码中。待全部管线焊接施工完毕后,便可以得到一条数字孪生管道,与实际存在的管道工程一同交付使用。
西气东输四线的管道直径为1219毫米,设计年输气量高达150亿立方米,经过增压处理后,其输气量更是可达到惊人的300亿立方米。西气东输四线(吐鲁番—中卫段全线投产后,将与一线、二线、三线实现无缝对接,共同推动西气东输管道系统的年度输送能力跃升至千亿立方米级别,这无疑有助于缓解当前天然气输送的瓶颈问题,拓宽未来煤制气的外输通路。同时,这项伟大工程对于推动新疆地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以及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事业,都有着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